“三廊九环”美丽宜道项目是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协同发展的成功案例。该项目通过系统性的规划建设和创新实践,实现了道路交通、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,为我国公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“宜昌智慧”。
2025年度交旅融合创新项目
项目名称:宜昌市“三廊九环”美丽宜道项目
项目类型:旅游公路(旅游风景道)项目
申报单位:宜昌市交通运输局、宜昌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、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
湖北省宜昌市在推进公路高质量发展过程中,以“美丽宜道”建设为重要载体,通过系统规划和创新实践,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、文化赋能、功能复合的融合发展新路径。其中,“三廊九环”规划体系的建立和实施,实现了从单一交通设施建设向区域协同发展的转型升级,为全国美丽公路建设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实践案例。
规划筑基
从“线”到“网”的协同升级
宜昌市在推进“美丽宜道”的建设过程中,系统性重构了公路功能定位。自2018年实施《农村公路“美丽宜道”建设三年行动方案》以来,宜昌市率先探索“公路+生态+旅游”融合发展模式,累计建成美丽宜道2700公里。随着建设的深入推进,单一线路辐射范围有限、资源整合不足等问题逐渐显现。为此,宜昌市结合“十四五”交通发展规划,创新提出“三廊九环”网络体系,推动美丽宜道从线性布局向网状协同发展转变。
“三廊”体系注重区域联动,打造特色鲜明的交通干线:国道348线交旅研学廊道全长276.6公里,连接三峡人家、屈原故里等10余处文旅节点;国道318线山水景观廊道沿北纬30度线布设,串联清江画廊、清江方山等自然景观,形成峡谷生态景观带;国道351线原野生态廊道深入五峰土家族自治县,衔接柴埠溪大峡谷、后河天门峡等景区及五峰国际滑雪场,展现武陵山区特色风貌。
“九环”布局则立足县域特点,构建覆盖全域的交通微循环网络。其中,屈原故里求索环线以芝茅路为核心路段,通过36处景观弯道设计,有机串联起“山、水、田、橙、坝、港、峡”等景观元素;清江画廊土家风情环线连接长阳、五峰等地,将土家族文化元素与清江自然风光深度融合;百里荒纯美环线依托《山楂树之恋》等影视文化IP资源,打造“1314520”爱情主题景观节点,形成特色旅游线路。
▲远安花百路
建设实践
生态、文化与功能的深度融合
宜昌市在推进“三廊九环”美丽宜道建设过程中,始终坚持设施美、环境美、服务美、管理美、体验美的“五美标准”,通过精细化设计体现生态理念和文化特色。
生态保护理念贯穿建设全过程。“三廊九环”美丽宜道项目遵循“借景不造景、利用不新建”原则,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融合。例如秭归芝茅路充分利用地形特点,保留36处自然弯道,依托高差设置景观体系;远安县环党家湾公路为保护有着60余年树龄的木子树调整线形,并将该树打造为网红“路中爱情树”;兴山县昭李线采用当地黄石材料砌筑挡墙,既降低成本又体现地域特色。在绿化方面,宜昌市优选乡土树种,运用“漏、透、绣”等设计手法,实现公路与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。例如,宜都市双溪环线用缆索护栏“漏”出蔷薇花海,枝江金湖公路以丛植花草“绣”出田园景致。
文化元素的融入使公路成为展示地域文化的窗口。各条线路充分挖掘当地文化资源:枝江市江问路融入关庙山农耕文化元素,将稻穗、陶罐融入景观小品;当阳市玉双路结合三国文化遗址,将“楚文化”元素融入护栏设计中;夷陵区宋百路以爱情文化为主题进行景观设计,设置“初见、相恋、情定”等打卡点。这些文化表达方式增强了公路的文化传播功能。
关键字:山西标线、太原标线、热熔标线
功能复合化提升了公路的综合价值。“三廊九环”美丽宜道项目不仅承担交通功能,还兼具旅游服务和经济带动作用。长阳方清路通过单侧设置1米绿化带与2.5米生态绿道串联景区;点军区葛古线带动41家农家乐、22个产业基地发展;沿线服务站点“美丽小站”整合停车、商业等服务功能,国道348线沿线还配备了充电设施和房车营地,满足多样化需求。
发展成效
从“交通线”到“经济带”的蝶变
“三廊九环”美丽宜道项目的实施,有效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。在经济带动方面,兴山县昭君水上生态路沿线发展农家乐300余家,其中包括1家全国金牌农家乐和30余家星级农家乐,年旅游收入超过4亿元;宜都青林谜镇环线引进“柑甜小镇”“鲟鱼小镇”等项目,带动87家柑橘加工企业的发展,年产值突破10亿元;远安安石丹霞公路推动扩大当地黄茶种植面积3000余亩,农户年均增收两万元。
在品牌建设方面,“三廊九环”美丽宜道项目屡获殊荣:宜都市青林谜镇环线被评为全国“十大最美农村路”,多条路线获评湖北省“十大最美农村路”,国道348线三峡公路、宋百路等被评为“全国交旅融合创新项目”。2022年,“美丽宜道”成为市直机关“三星级”党建服务品牌,2023年,荣获全国交通运输“政务事业类十佳文化品牌”称号。
更重要的是,“三廊九环”美丽宜道项目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。物流畅通,秭归脐橙采摘当天便可直达武汉;人才回流,返乡青年在宋百路沿线开起民宿;观念更新,农民从“靠地吃饭”变成“靠景致富”。正如长阳土家族姑娘所唱民歌中的一句歌词:“路修到家门口,美景变金窝窝”。
“三廊九环”美丽宜道项目的实施经验,为全国美丽公路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:一是规划层面强调全域协同,通过构建网络化体系实现资源优化配置;二是实施过程中注重共建共享,建立“政府引导、公众参与”机制,营造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;三是技术标准上体现差异化原则,编制《宜昌美丽宜道建设指南》提出“一路一策”的弹性标准。